Soking 來信:Z 計畫攻略指南(三)創作是最低風險的 MVP 計畫


哈囉,朋友

我在分享 ABZ 計畫時,最常遇到的提問是:「5%的時間用來嘗試 Z 計畫,但一個禮拜只花 3 個小時哪夠作什麼事情呢?」

我好奇的請對方舉例,通常得到的回答會類似這樣:「就像我要辦一場讀書會,光是要決定主題、行銷宣傳找人、租場地、寫報名文案等等等,如果一週只能花3小時,籌備完都超過半年了啦?」

這個典型的想法,源自於我們想要好好的執行一件事情。

但這個想法也是一種認知偏誤,透過堆疊大量的細節工作,讓自己覺得有所付出,但這裡面大多數的付出,對於「其他人」來說是感受不到意義的。

當我們躲在「籌備讀書會」這個想法背後,低調默默的執行好幾個月,再突然釋放出訊息跟外界宣告有這麼一個即將舉辦的活動存在,最可能獲得的結果是幾乎沒有什麼人關注這件事情。

而這樣的結果又會讓我們備受打擊,感覺默默努力付出的心血都白費了,改變自己果然是很困難的事情。

有問題的並不是付出心血這件事情,而是「憋大招」這個方式,並不適合當做 Z 計畫的執行策略。

以下我想跟你分享幾個原則,作為執行 Z 計畫時的行動參考:

  1. 從解決觸手可及的小問題開始
  2. 產生當下有意義的結果,而不是遙遠的目標
  3. 創作是最低風險的 MVP

▋從解決觸手可及的小問題開始 ▋

我們提到 ABZ 計畫時,核心概念是希望幫自己增加人生選項,但在這個觀念上容易產生一種誤解,就是好像要訂一個遠大目標,例如出國工作之類的,才叫做增加人生選項。

其實一開始的 Z 計畫通常都很簡單,就是解決你觸手可及的小問題開始。

以我自己為例,之前在嘗試生酮飲食時嘴饞想吃甜點,於是就自己查食譜,買了材料回來 DIY。

或者,想要搞懂某個議題,於是透過臉書私訊朋友進行游擊訪談,結合找得到的書面資料以及相關領域專家的說法,最後總結出自己版本的認知。

從具體問題開始,意味著我們要打開自己的好奇心雷達,觀察自己、也觀察這個世界,仔細的去看看,還有哪些問題是我們想要嘗試看看動手解決的?

不需要是什麼遠大目標,但要觸手可及。

解決微小而具體的問題,首先我們會馬上得到成就感,不需要苦苦等待半年,而是專注兩三個小時就有成果。

解決問題後,問問自己的感受,我喜歡持續解決這類型的問題嗎?

▋產生當下有意義的結果,而不是遙遠的目標 ▋

「遠大目標」帶給我們的困擾,就是難以想像會獲得什麼。

最常見的遠大目標就是「退休」,這個被過度包裝的詞彙有太多太複雜的細節要考慮,以致於沒有辦法好好的考慮,隨便在網路上搜尋這個話題,只會帶來資訊洪流衝垮我們的認知。

在幫自己設定 Z 計畫時,我們應該專注在具體、可收穫的事物上。

例如我們搞懂「泡紅茶時茶葉悶多久才不會有苦澀味」,從此我們的生活品質獲得了微小而具體的提昇。

比起「成為茶藝師」這樣的遠大目標,能夠辨別自己喜歡哪一種品種的茶葉,這個結果對於現況的改善更有意義。

有意義的結果充實了我們的生活,讓你覺得這一點點時間的投入真是太划算了。

我們才會興致盎然的繼續嘗試新事物。

▋創作是最低風險的 MVP ▋

解決了具體的問題、產生有意義的結果充實我們生活,我們還可以透過分享,與其他人產生連結,讓這個世界給我們回饋。

我們不需要花費十年的代價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這個世界是否需要我?

我們只需要記錄並分享我們正在嘗試解決的問題,就有機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是否還有其他人對此感到困擾,他們是否需要幫忙?

在創業的領域,有個概念叫做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稱MVP),在大規模生產商品之前,應該要先測試市場反應,先讓目標用戶使用 MVP 產品來驗證概念是否可行,讓產品在開發的過程蒐集回饋,從中學習並改善,用以降低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的風險。

Z 計畫作為我們探索人生的實驗型 side project,從這個世界上獲得回饋是很重要的事情,你所做的事情對越多人有意義,這條路就越容易走下去,Z 計畫才有機會獲得滋養,成為你未來 5 到 10 年的人生潛力股。

而持續的創作分享,正是風險最低的一種 MVP 產品形式。

創作可以幫助我們整理思緒,有脈絡的整理清楚收穫。

創作可以很低成本的生產與發佈出去,只需要你動手花時間。

創作可以很快的讓別人低成本的接收與分享,馬上就能知道這個概念是否吸引人。

無論你感興趣的領域是什麼,在 Z 計畫的行動策略之中,我都會建議思考如何創作與記錄整個過程,這將會成為相當有用的信任資產,幫助自己獲得更多有機會的人生選項。

▋突如其來的業配 ▋

我知道有許多人對於創作感到害怕,第一步最大的門檻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做,創作之後要怎麼樣發佈?哪些形式的創作才適合自己等等問題。

我的好朋友小金魚是一個以快樂創作為理念的工作狂,她經歷了自己的 ABZ 計畫,多年前從低調默默的日更寫作開始,在高壓工作之餘,透過寫作帶給自己快樂。

去年底她踏上了以創作為主旋律的創業之路,連續經營了幾屆《日更三十創作營》的社群活動後,最近小金魚跟網路媒體品牌「波波黛莉 PopDaily」合作,擴大舉辦更專業的創作營《靈感日日村》。

即將在 3 月份開始的《靈感日日村》,是一個為期一個月,專為創作者打造的陪跑創作營,主題內容相當豐盛,不論是 IG 圖文、短影音 Reels、Podcast、Youtube、甚至是網站寫作的 SEO,都有對應的創作高手參與其中。

你會在這幾百人中,遇見更懂你在作什麼的族人,互相給予支持以及回饋,培養出自己能持續創作下去的行動。

除了專業路線之外,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其中的 Chill Chill 聊活動,為了照顧內向者的社交需求而設計,讓人可以免於社恐發作的情況下進行深度交流。

如果你對於《靈感日日村》有興趣 折扣 350 元的報名連結:https://www.pop-vibe.com/courses/creatorvillage?coupon=love350

祝福你的人生探索順利

by Soking

Soking

千綺創意設計 Co-Founder / 產品設計總監,目前經營軟體領域的體驗設計顧問公司,也從事 UX 教學,喜歡以工作坊形式,引導你體驗 UX 領域的專業知識。 工作聯絡:service@soking.cc

Read more from Soking

哈囉,朋友 思想沒有形狀,而文字與聲音是線性的敘事結構。 這些都限制了我們的表達。 所以我們光看文字,很難領會如何採取行動。 人們需要共同參與,在這場共同行動關係中,發現我們如何與事件中的元素產生互動關係。 這就是創造性活動場域的意義。 ▋什麼是創造性活動場域? 打個比方,就像給旱鴨子閱讀如何學習游泳的訓練手冊,就算是背得滾瓜爛熟,不會就是不會。 我們需要的是親身下水之後,才能領會訓練手冊上的建議事項。 像「學習游泳的泳池」,就是一個創造性活動的場域,包含了完整的三元素: 有主題(練習游泳) 有材料(學員、教練、泳池) 有規則(學打水、學蛙式) 如果你在做的事情是開發一個電商網站,那麼創造性活動場域的三元素就是: 主題:商品銷售 材料:買家、賣家、商品 規則:購物流程 如果你在從事的是教學培訓,那麼創造性活動場域的三元素就是: 主題:教學構想 材料:講師、場地、目標客群、教材 規則:教學活動 每個創造性活動場域,都有它預期的活動成果。 如果是在泳池學習,我們獲得一段練習經驗。 如果是在電商購物,我們產生商品的訂購資訊。 如果是在教學現場,我們體驗了學習歷程。...

哈囉,朋友 今年我給了自己一個探索計畫,就是尋找 UX 在軟體業領域以外的應用場景。 其中一個領域是關於成人學習市場,在這個領域之中的角色包含了講師、開課單位、課程企劃、行政助教、學習者等人。 因為我自己也走向講師之路,這引發了我的好奇心,想多觀察這個市場的趨勢。 ▋成人學習市場的需求面 從需求面來看,成人學習這件事情背後的議題是:離開了學校之後,我們怎麼看待學習? 我認為離開了學校之後,對於學習的心態可以分為幾個深度的層級: 終於不用再學習了 工作/生存會影響時才學習 雖然沒有目的,但喜歡蒐集知識 有強烈的目的導向在學習 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學習者的心態層級 從廣度來看,根據教育部的成人教育調查報告,成年人學習者的主要動機可以分為: 職業進展:為了專業成長、獲取文憑資格、升遷或加薪等 外界期望:公司要求進修、家人或朋友鼓勵、被他人進修影響 社交關係:結交新朋友、拓展社交圈、改善個人社交關係 社會服務:為了服務社會、解決社區問題、增進對社會問題的了解 認知興趣:滿足求知慾、心靈需求、彌補教育程度不足、避免落伍 逃避與刺激:為追求新刺激體驗、紓解煩悶生活、改變呆板生活模式...

哈囉,朋友 最近我在閱讀哈拉瑞的《連結》,看到他討論「資訊的定義」,相當引人入勝。 身為歷史學者的哈拉瑞綜觀人類整個大歷史的關鍵事件,他提出資訊的用途是為了產生連結。 所謂的資訊這種東西,就是能夠將不同節點都連結成網路,創造出新的現實。 哈拉瑞說,資訊在歷史上所發揮的作用,本來就不是要去呈現既有的現實,反而是要去連結各種不同的人事物(可能是夫妻,也可能是帝國),以創造出全新的現實。 只要能將各個不同的點,連結成網路,就是資訊。 所以資訊不一定是要告訴我們一些什麼,而是要把人事物組織起來。 身為一個在資訊軟體業工作了一輩子的我來說,這些描述句句合理,又句句重新定義了我看事情的角度。 根據哈拉瑞的定義,我重新看待什麼是軟體。 過去我會說,軟體的本質就是將各種概念變成可運算的結構化資訊。 就像水是沒有形狀的,所以無法運算,只要將水裝入容器之後,就成為了可運算的單位。 就像時間是一種抽象概念,人類最早對時間的感受來自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運動關係(四季與日夜)。 當我們把時間這個抽象概念套上了刻度,用小時、分鐘、秒來定義時間之後,時間就成為可以運算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