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Soking

Soking 來信:Z 計畫攻略指南(四)評估最小單位的可行性

Published about 2 months ago • 1 min read

哈囉,朋友

我在與人討論 ABZ 計畫時,經常聽到一個困擾,類似這樣:「除了正職的工作以外,我假日再去兼差,一開始收入提昇了不少,但發現越來越沒有自己的休息時間。直到後來正職工作產生變動,連假日都要去支援,害我不能進行兼職工作,收入馬上變少,但又不能用兼職工作取代正職,感覺做了很多事情但沒有任何累積。」

像這樣明明很努力,但卻滿盤皆輸的局面,動輒以年為單位白白浪費我們的歲月年華。

問題到底發生在哪邊呢?

相信你應該可以察覺,在這樣的故事中,兼職工作本身並不具備當 A 計畫不可行的時候,隨時能夠以人生備案的姿態頂替上去的可行性。

以致於當 A 計畫變得更加消耗人生餘裕時,變成要捨棄兼職工作,於是人生選項減少,不僅僅是回到原點,狀況還更加糟糕。

在思考如何擴充人生選項的 ABZ 計畫框架中,有三個評估方向可以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的計畫,是否具備未來可行性,我將這個概念稱為「最小單位的可行性」,包括:

  • 可獨立執行
  • 可明確交付
  • 可轉移情境

▋可獨立執行:每個計畫都是獨立的一人部門 ▋

我們常常聽說過「一人公司」的概念,除了是自僱者以外,也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當做公司來經營。

但在 ABZ 計畫的框架中,我希望你想像每個計畫都是一個獨立的部門在運轉著。

你最重要的 A 計畫可能是負責扛營收主力的業務單位。

B 計畫就是另外一條多角化經營的產品線。

而 Z 計畫是你平常就應該持續投入 5% 餘裕,探索新市場新機會的研發單位。

你的部門如果過度依賴某一個外部單位才能運作,那其實你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例如你有一個 Z 計畫是寫電子報,但都是透過固定投稿給別人來發表,自己沒有操作電子報系統來發行,也沒有屬於自己的讀者名單。

那麼實質上這不是寫電子報的計畫,純粹是寫作而已。

▋可明確交付:傳遞屬於你的價值 ▋

如果我們假日花時間去幫忙擺攤賣東西,這算是一個好的計畫嗎?

我們應該要檢視在整件事情中,我們「交付的價值」是什麼。

如果我們去幫忙擺攤賣東西時,交付的價值是時間與勞力,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取代的話,那這是最低價值的交付。

但如果我們會開貨車去幫忙擺攤賣東西,缺少了我們幫忙開貨車,整件事情就會變得很麻煩,那我們的交付提昇了效率。

又如果我們去幫忙擺攤賣東西的時候,是因為我們有一雙好手藝,可以現場幫購買的客戶調整購買的商品,提供額外的服務,形成獨特的體驗亮點,甚至提昇售價。

像這樣一加一大於二的價值交付,你就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可轉移情境:能夠帶著走的能力 ▋

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在麥當勞打工過,可以熟練的煎漢堡、炸薯條。

所以我有能力開一家漢堡店嗎?不行。

在麥當勞煎漢堡、炸薯條,我依賴於連鎖體系統一提供的食材、標準化的設備,失去這些基礎設施,我就被打回原形。

那麼,我平常在家裡手沖咖啡,也會帶著器具在露營時手沖咖啡。

所以我有能力開一個行動咖啡車嗎?部分可行。

只要有穩定的咖啡豆供應來源,並且解決行動攤販所需要的設備問題,我就可以獨力處理手沖咖啡所需要的技術環節,達成價值的交付。

又或者,我能自己舉辦工作坊活動,並且也作為總召幫別人舉辦過不同規模的商業活動。

所以我可以去活動公關公司應徵活動企劃職位嗎?高度可行。

辦活動這件事情已經在不同情境下驗證過了,有沒有在活動公司工作差別只在於環境條件。

▋結論

  • 可獨立執行,如果自己就是一人部門,我負責的範圍到哪邊?
  • 可明確交付,除了付出時間勞力,能不能交付一加一大於二的價值?
  • 可轉移情境,如果環境產生變化,我還能做到一樣的事情嗎?

以上三個關於評估最小單位可行性的思考,希望可以幫助你檢視手上的人生選項。

by Soking

Soking

千綺創意設計 Co-Founder / 產品設計總監,目前經營軟體領域的體驗設計顧問公司,也從事 UX 教學,喜歡以工作坊形式,引導你體驗 UX 領域的專業知識。 工作聯絡:service@soking.cc

Read more from Soking

哈囉,朋友 驅動你探索人生的動力源是什麼呢? 小時候的我,驅動力是不甘心。 例如我大量閱讀奇幻、科幻小說,沉迷在幻想世界中。 但我不滿足於只是體驗別人的世界,不甘心只是當讀者。 別人能夠創造一個精采的世界,我也想做到這樣的事情。 所以我寫小說、畫圖、自己寫遊戲世界觀來玩 TRPG、參與獨立遊戲開發,然後進了遊戲公司。 又例如我在新創公司擔任產品經理,經歷過產品上線剛驗證完市場需求,正要大展拳腳時。 卻因為股東撤資,老闆決定砍掉產品。 對於從零到一的心血結晶沒辦法繼續走下去,不甘心。 於是我跑出去創業。 ▋好奇心探索,開始尋覓自己的旅程 我們不會突然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 因此需要一段沒有目的性的探索之旅。 如果沒有廣泛的閱讀以及累積興趣,我不會產生創作的慾望。 這樣也沒有寫小說、畫畫、做遊戲的自己。 如果沒有為了搞懂網路創業該怎麼活下去,我不會去鑽研用戶體驗以及商業世界。 這樣也沒有走上產品設計這條路的自己。 想要搞懂某件事情的好奇心,引領我踏上旅程,這是非常強大的驅動力。 ▋正向回饋的累積產生熱情 當我基於好奇心而探索,因為探索而熟悉,認識了一個嶄新的領域。...

5 days ago • 1 min read

哈囉,朋友 你如何評估一件事情做得好呢? 直接聽聽顧客的聲音如何? ▋聽取顧客聲音,就要照單全收嗎? ▋ 我曾經在自己舉辦活動的時候,收到參加者的回饋,希望多聽一些實際案例。 太棒了,我下次就加碼加料,多講三十分鐘客戶案例的經驗談。 但是別的參加者抱怨了,他們說:只聽經驗談不知道該如何落地。 又有參加者問,這些東西該怎麼樣才能變成作品集? 如果我每聽見一種類型的聲音,就在活動裡面多添加一個元素,很快就會發現,原來的規劃變成了四不像。 更糟糕的是,明明是聽取顧客回饋作的調整,結果還讓大家都不滿意了。 難道聽取顧客意見不對嗎?該怎麼辦呢? 我們的確需要聽取顧客的聲音,但是不能只憑感覺。 一來,人都會有偏見,很容易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事情。 二來,所有的意見都照單全收,只會迷失自己。 那些顧客的聲音沒辦法讓我們知道怎麼樣才是對的。 我們需要的是相對客觀的蒐集顧客聲音的方式,並且能攤開來檢視證據,跟夥伴一起合理評估。 如果你已經有實際在運作的產品服務,但平常都是盯著廣告觸及以及訂單數量在檢討。 我想與你分享運用「滿意度問卷」來聆聽顧客聲音的方式。 ▋辨別客群的常用題型:人口特徵 ▋...

13 days ago • 1 min read

哈囉,朋友 相信沒有人會反對越多顧客越好。 許多時候「閃電擴張」甚至被視為萬靈丹。 但很多時候不是擴張就可以解決一切商業問題。 如果我們把產品服務想像成開一台公車上路。 你可能會在沒有客群的地方開拓新路線,這是資源上的浪費。 你可能會在擴充車隊的時候發現沒有司機以及後勤保養不足,這是缺乏增長的條件。 你可能會想經營觀光路線,卻發現因為缺乏方便的外國人支付方式以及公車路線的 GPS 動態,外國客群沒辦法透過 Google Map 輕鬆方便的使用,導致願意嘗試的人很少。 若是要專門為觀光路線投資這些技術,其他一般路線又看不見效益。 這些「用戶增長」上會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燒錢解決。 但我們的資源會在哪些事情上面燒掉呢? 以下我想列出幾個評估重點,用來與你一起思考用戶增長: 產品是否 PMF 現有目標客群的 LTV 獲客成本的結構 目標族群的增長環境 新羊群與第二隻羊 ▋產品服務是否 Product-Market Fit ▋ Product-Market Fit 是指,我們的產品是否有符合市場需求? 認真的說,有許多產品在沒有 PMF 的情況下,開始想著要放大。...

20 days ago • 1 min read
Share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