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朋友 雖然我從事用戶體驗設計顧問的工作,但可不是每次都會遇上天使客戶。 事實上,許多客戶其實不太清楚我們具體來說在幹嘛。 有次我們的一位新創客戶,他們已經在別的平台經營了一兩年,打算獨立出來自幹平台。 找上我們的理由,主要是希望能快速幫助他們產出軟體產品的規格書以及設計稿,好讓工程師可以早點動工,網站趕緊上線。 可想而知,如果我在這個時候跟客戶說,我需要研究一下他們的用戶,對方一定會滿臉不耐煩。 所以我當時雙向並行,一方面先從需求訪談以及資訊架構著手,讓客戶感覺到進度持續發生中。 另一方面,我去尋找過去一兩年這個客戶的會員,進行訪談。 接著,我回到定期的設計會議中,等到當週要討論的事項完成之後,用閒聊的語氣跟客戶說: 「你們今年的行銷銷售頁已經上線了對不對?我最近有跟幾位你們家的會員聊天過喔!」 我在針對這些會員進行訪談的過程,也順便進行了易用性測試,打開這位客戶他們新年度的銷售頁面,請受訪者透過放聲思考。 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從受訪者的回饋中,觀察到客戶他們的新年度銷售頁當中,存在許多引起目標用戶困惑的訊息。 我在會議中把這些觀察當做有趣的聊天題材,不經意的跟客戶分享。 這樣的話題果然引起客戶關心,他們在規劃新年度銷售頁的過程,的確有許多內部爭議沒有思考清楚,銷售頁就匆匆上線了。 我常常回顧這個故事,用戶體驗的研究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為什麼銷售頁對於消費者們沒感覺、看不懂、感到困惑。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在設計這些銷售頁的早期,就可以有更好的框架以及成熟的溝通模式,幫助行銷人員與設計師溝通呢? 最近得知就曰設計的 Ryan 老師,居然要將他實踐 10 年的經驗,結合「設計師」與「行銷人」的視角,推出一門線上課程,令我覺得非常振奮。 Ryan 老師拆解視覺元素與商業目標的方法論十分成熟,我在看 Ryan 老師分析排版元素時提及「資訊層級」、「重點物件」、「視線集中」等手法時,真的不自覺得開心大笑。 這與我們在 UIUX 的軟體設計流程中,討論資訊架構的設計原則相同。 能夠看見 Ryan 老師清晰有邏輯的拆解視覺元素,對於也在從事設計教學的我來說,根本是欣賞高手演出的一大享受。 我自己也很渴望透過這堂課程,了解高手是怎麼建構出設計腦與行銷腦的溝通橋樑。 如果你也經常苦於在設計討論過程,發生不同專業之間的語言代溝問題,我們一起在這堂課程中向 Ryan 老師請教,如何讓行銷與設計雙重輸出,打造一見心動的行銷美學銷售頁吧? 課程連結:https://www.pressplay.cc/link/s/1AC50A61 折扣金額:超早鳥價再折 $200 優惠碼:SOK200 使用期限:限量 50 組,用完為止 |
千綺創意設計 Co-Founder / 產品設計總監,目前經營軟體領域的體驗設計顧問公司,也從事 UX 教學,喜歡以工作坊形式,引導你體驗 UX 領域的專業知識。 工作聯絡:service@soking.cc
哈囉,朋友 最近我在閱讀哈拉瑞的《連結》,看到他討論「資訊的定義」,相當引人入勝。 身為歷史學者的哈拉瑞綜觀人類整個大歷史的關鍵事件,他提出資訊的用途是為了產生連結。 所謂的資訊這種東西,就是能夠將不同節點都連結成網路,創造出新的現實。 哈拉瑞說,資訊在歷史上所發揮的作用,本來就不是要去呈現既有的現實,反而是要去連結各種不同的人事物(可能是夫妻,也可能是帝國),以創造出全新的現實。 只要能將各個不同的點,連結成網路,就是資訊。 所以資訊不一定是要告訴我們一些什麼,而是要把人事物組織起來。 身為一個在資訊軟體業工作了一輩子的我來說,這些描述句句合理,又句句重新定義了我看事情的角度。 根據哈拉瑞的定義,我重新看待什麼是軟體。 過去我會說,軟體的本質就是將各種概念變成可運算的結構化資訊。 就像水是沒有形狀的,所以無法運算,只要將水裝入容器之後,就成為了可運算的單位。 就像時間是一種抽象概念,人類最早對時間的感受來自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運動關係(四季與日夜)。 當我們把時間這個抽象概念套上了刻度,用小時、分鐘、秒來定義時間之後,時間就成為可以運算的單位。...
哈囉,朋友 這個週末我去了解夢工作坊,兩天的時間沉浸在潛意識漂浮的場域中。 恰好我自己犯了蠢,身心科幫助降低焦慮與入睡的藥已經吃完,但沒有安排時間去拿。 因此我在渾渾噩噩睡眠不足的狀態中,經歷了兩天的解夢工作坊。 我在今年七月的 NLP 課程結業式中,與課堂夥伴們說。 我這輩子哭的次數不多,上一次是關於想要結束生命,這一次是關於重新找到活下去的路。 最近工作伙伴沛穎與我分享,關於男人的自殺率。 這件事情在台灣,男性是女性的兩倍。 男人似乎是個悶聲葫蘆,狀態表上只分「想得開」與「想不開」。 包括我自己也曾經陷入想不開的困境中。 那種困境不是源自於任何物理上的拘束,而是自己對自己的封閉。 認為自己沒有了選擇。 認為唯一選項已經從這個世界的選單上變成灰色了。 所以只剩下登出一途。 有趣的事情是。 潛意識居然會在這個過程,沒有放棄自己,產生創造性的行為。 那是我們的夢。 我們在清醒的世界中萬念俱灰時,潛意識依然活躍。 他在為我們產生跳躍性的連結,看見不同的抽象層意義。 新的意義。 我發現這是透過解夢這項活動,看見的有趣事情。 這世上最有趣的話題之一就是夢境了。...
哈囉,朋友 或許你有聽過一句話: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 大人學的 Joe 跟 Bryan 合寫的一本書,就叫做《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 我在思考自己的 ABZ 計畫時,也是用這個角度來看待我所累積的事物。 尤其是關於「能力」。 我對能力的定義是:親手實踐打造事物的技能。 能力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並且可以客觀檢視產出成果。 以下我想與你分享三個我對於認識自己能力的思考: 知識不會產生能力,但能力會產生知識 如何評價能力,將影響我們的獨立性 將能力樂高化,豐富自己的百寶箱 ▋知識不會產生能力,但能力會產生知識 ▋ 不要誤會,我不是說知識不重要,我自己就是個知識的囤積狂。 我要說的是,看別人游泳的影片一百次,我們並不會誕生游泳的能力。 在岸上是學不會游泳的,得下水才行。 我們最常見的思考誤區,就是錯把知識當能力。 如果你為了增加人生選項而進行閱讀,這很好,可以添加思考的材料。 但如果僅僅是看書、買線上課來看,這不是能力,僅僅是囤積了一堆沒用的知識而已。 不是知識本人沒用,是你本人沒有在運用知識。 運用知識來從事一些創造性的活動,才會誕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