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ing 來信:如何認識目標受眾?我推薦從專家與小白開始


哈囉,朋友

最近我在一些社群潛水的過程,發現許多人想知道如何了解自己的目標受眾。

例如想成為講師的人,希望知道該如何了解學生,才能掌握日後開課的方向。

或者持續在網路上創作的人,希望知道該如何了解讀者。

當然也有累積了多年實戰經驗的專家,想發展自己的專業服務等等。

我想根據「認知程度深淺」作為光譜,跟你分享如何認識目標受眾的切入點。

▋專業玩家的身分認同 ▋

認知程度深的族群,通常代表已在特定領域發展一段時間。

可能擁有某種技術,像是掌握程式開發能力、掌握烘焙技術、擅長廣告投放等。

或者接受過特定領域的專業培訓,如健身教練、芳療師、營養師等。

通常具備標籤鮮明的身分,能夠作為一種明確的自我認同。

例如衝浪玩家、手作愛好者、露營玩家等等。

認知程度深又具備身分認同,代表他們已經養成某種習慣。

這類族群有以下特色:

  • 通常很善於辨認產品服務的優缺點
  • 很熟悉相關的解決方案,反應問題時較犀利
  • 只要獲得族群內的領頭羊認可,相當於拿到通行證,一路開綠燈

有明確身分標籤的人群,長年投入該主題領域,多半已經踩過大大小小的雷。

而且他們有較豐富的人際關係網路,例如參與開放性的網路社群,或擁有封閉式的人脈小圈圈。

可以嘗試了解的議題包括:

用戶旅程與接觸點

  • 他們如何起心動念?
  • 他們如何獲得身分標籤,成為現在的自己?
  • 分為幾個階段?
  • 每個階段經常遇見的問題有什麼?
  • 採用什麼工具或方法來應對問題?
  • 現成的解決方案有哪些尚未滿足的需求?
  • 透過什麼管道了解該領域?
  • 重要的活動行為有哪些?
  • 發生在什麼場域?

用戶搬遷成本

  • 該領域的人通常有哪些習慣?
  • 這些習慣依賴於什麼流程、工具?
  • 哪些情況下他們會不得不搬家,改變原本的習慣?
  • 不得不搬家的過程,最常考慮的因素有什麼?
  • 哪些因素是沒有提供會令人生氣的?
  • 哪些因素是提供越多高品質的服務內容,越令人滿意或安心?
  • 哪些因素是沒有提供時用戶沒感覺,但發現之後會產生額外好感度的?

▋小白的行為:情境優先 ▋

認知程度淺的族群,其實就是所謂的小白用戶。

通常小白是因為工作與生活中發生了某些變化,因此進入了特定的領域。

例如想要轉職或工作上被要求,因此開始接觸陌生的專業領域。

或者生病之後想要調理身體,開始培養運動習慣。

又例如減重過程開始嘗試自己準備三餐,因此開始買菜做料理。

小白與上述認知程度深的專業玩家最大的差別,在於「夠用就好」。

小白沒有打算成為米其林大廚,只想要簡單不麻煩的備餐方式。

小白沒有打算成為技術大神,只想要快速解決問題的小技巧,對背後原理不感興趣。

小白沒有打算成為健身教練,只想要知道穿什麼鞋子舒服不會受傷,該怎麼開始就行。

你可以發現,認知程度淺的小白,有明確需求,但沒有身分認同的議題。

觀察小白的重點在於,他們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是什麼?

這類族群有以下特色:

  • 身邊缺乏相關專業人脈關係
  • 動機來得快、消失也快,生命週期短暫
  • 依賴網路餵食的碎片化資訊,經常一知半解
  • 比起專業度,更相信知名度
  • 在時間或緊急壓力下,可能願意花費巨大代價尋求安全感

可以嘗試了解的議題包括:

心智模型

  • 促使他們起心動念的情境是什麼?
  • 他們透過哪些管道接觸相關資訊?
  • 他們在尋找資訊時,如何提問或描述?
  • 在主題領域中,哪些詞彙吸引他們的注意?

心理帳本

  • 在他們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中,產生相關行為的頻率?
  • 這些事情沒有處理好,造成的損失是什麼?
  • 這些損失真正有感覺的、會在意的人是誰?
  • 這些損失代價還會影響誰?
  • 哪些因素造成他們的挫敗?
  • 他們採取過哪些行動選項?
  • 他們腦袋中還有哪些選項?
  • 這些選項是從哪來的?差別是什麼?
  • 他們能判斷怎麼樣算是符合期待的結果嗎?
  • 有哪些因素會形成時間或身心上的壓力來源嗎?

以上是我根據認知程度深淺的這個光譜,作為探索目標受眾的線索,所想到可以去了解的議題,分享給你。

如果你在嘗試行動的過程有遇到問題,很歡迎跟我交流,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by Soking

Soking

千綺創意設計 Co-Founder / 產品設計總監,目前經營軟體領域的體驗設計顧問公司,也從事 UX 教學,喜歡以工作坊形式,引導你體驗 UX 領域的專業知識。 工作聯絡:service@soking.cc

Read more from Soking

哈囉,朋友 一直以來,我非常關心「學習」這件事情,如何透過網路與科技的力量改變。 我選擇用「學習」這個字眼,是因為學習是關於我們如何成長,如何認識與掌握一件事情的過程。 我避免談「教育」,是因為教育背負了很多現存體制的條條框框與每個人可取得資源的限制。 我們這一代六七年級生從事網路軟體相關工作的人,就是受惠於透過網路學習各式各樣事物。 然後我們有機會透過學習,去從事甚至是創造各種上一代從未聽過的職業與工作。 ▋線上課程市場這條賽道 所以當「線上課程市場」這個賽道出現時,我便深感興趣。 除了自己有錄製過線上課程在平台販賣,也有協助幾位客戶規劃與開發自己的線上課程平台。 只是一直以來我很困惑,感覺「線上課程市場」似乎正在高速的跑完某個循環。 直到最近閱讀好朋友喊涵的電子報,她身為課程製作專家,在第一線的觀察心得,似乎有點恍然大悟。 喊涵在電子報中分析到:「線上課程市場的變動速度真的很快,任何一點商業條件變動,都可能推翻原本堪用的做法。」. 以及:「產業競爭加劇,課程越做越精緻。」 這些訊息對我來說,意味著線上課程市場,已經走入市場生命周期的第三階段:成熟期。 ▋成熟期市場的競爭樣貌...

哈囉,朋友 如果你在工作上要去執行需求訪談,相信也曾遇過不耐煩的受訪者。 尤其是主管位階的大忙人,特別沒耐心受訪。 或許你會想,可能是自己的職稱不夠高,所以對方才不耐煩。 但換個情況,如果我們是主管,然後總是對於跟位階低的人講話不耐煩。 那這樣要如何領導其他人呢? 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不是我們位階低,而是對方感覺這次的談話是沒有用的。 就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最常見以下幾種狀況: 同樣事情他已經講了一百遍 沒有人可以了解他在幹嘛,忙得喘不過氣 你想訪談的東西他覺得跟他無關 因此我想與你分享一下,這幾類狀況的訪談應對策略。 ▋狀況一:同樣事情他已經講了一百遍 除非對於一件事情有使命狂熱,講個千遍也不厭倦。 不然任誰同一件事情講十次以上應該都會超級不耐煩吧? 講了十幾遍之後,他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沈重的代價。 然後此時再來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這情況簡直糟得不能再糟糕了。 因為有更多的事情得從頭講起。 那該怎麼辦呢? 讓對方意識到你也付出了一些沈重的代價,但沒有找到答案,所以來到了他的面前。 例如對方跟組織內的同事講過許多次了。...

哈囉,朋友 原本預計今天寫給你們的一封信,被我收進了草稿匣,因為變成了奇幻小說,而我不知道該怎麼向你們介紹而不顯得突兀。 如果你有追蹤我的臉書,最近的我,正處於內在衝突的自我整合歷程,因此不斷萌發各種念頭,看起來不太像在說人話,先跟你們抱歉。 我想改成與你分享,最近我們團隊正在籌備的一場直播講座的調查狀況。 這個調查主題是關於「side project」,當你接觸網路軟體產業之後,或多或少應該聽過這件事情。 有些人想透過 side project 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有些人想透過 side project 打造屬於自己的解決方案或工具,有些人渴望透過 side project 讓自己更快樂、有成就感。 我自己常常發起屬於自己的 side project,大多數在當下都沒什麼用,但可能在日後突然串了起來,在某個專案中起了絕妙的用途。 因為這樣,我常常被誤認為是有創意的人。 但我其實不是有創意的人,而是嘗試過一百種當時不可行的辦法,並且記錄、分類、保存下來。 因此 side project 對我來說,就是用來失敗的。 那我是怎麼遇見想要的 side project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