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ing 來信:需求訪談時的三大認知負荷要素



哈囉,朋友

跟需求方、利害關係人進行需求訪談,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不舒適的過程。

這個不舒適的原因,來自於「不確定性」。

▋需求訪談是一份充滿不舒適的任務

有可能你被要求去處理完全不熟悉的問題,因此不知該如何著手。

即使你是專家,來找你的人所提的需求,也往往跟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有所落差。

所以專家也不能只聽需求方表面的描述,還要像個偵探去挖掘問題背後的問題。

即使你搞懂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但這件事情影響許多不同的人。

那些被影響的人們,不一定想要改變。

除了面對人性的矛盾,你還要想辦法安排一切計畫。

讓這些充滿不確定性的炸彈,被放在一籃子計畫裡面,隨時等著爆炸。

這麼多不確定性的東西,要跳下去處理,會舒適才奇怪吧?

▋所有的問題都是認知的問題

那麼,我們該如何適應這些讓我們不舒適的挑戰呢?

看懂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我想從「認知負荷」的角度,來與你分享。

認知負荷,就是你大腦裡面高速公路的「車流量」。

當我們大腦中的主控台要執行某個意圖時,需要原物料(記憶、情報)。

而當某些任務過於複雜,主控台一口氣下單超多原物料卡車。

這些運載記憶情報的卡車,就通通擠在交流道上,造成大塞車。

具體表現在外的行為,就是我們明明知道現在該作點什麼,然而腦袋中一片空白。

▋需求訪談中的三大認知負荷要素

那麼,在需求訪談這項任務中,主控台最常呼叫哪些類型的情報卡車呢?

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內容負荷、溝通負荷、流程負荷。

內容負荷就像是作料理時需要的食材。

溝通負荷就像是主廚要跟內外場其他工作人員溝通。

流程負荷就像是主廚要安排整個廚房如何按部就班的動起來。

▋內容負荷的難題:領域知識

想像一個從來沒有進過廚房作料理的人。

被帶去市場挑選琳琅滿目的果菜、肉類、海鮮、香料。

而這個人對於食材只講得出「豬肉」。

辨認不出里肌肉、腰內肉、五花、松阪肉、梅花肉等等的區別。

語言的顆粒度,可以顯現出一個人所掌握的領域知識。

就像生活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他們的語言之中對於雪有超過五十種描述。

在需求訪談的情境中有兩大內容負荷的來源:解決方案、需求來源。

我們既要搞懂「解決方案」的領域知識。

就像廚師要懂作料理的食材。

也要搞懂「需求來源」的領域知識。

就像廚師要理解消費者是誰、他們為何上門的情境與動機。

▋溝通負荷的難題:認知落差

需求訪談的過程,不只是要跟提出需求的人溝通。

甚至要跟許多會被這件事情影響的人溝通。

我們要先認識對方身處的客觀條件,包括:

(環境)他們遇到這件事情時的場所?

(行為)他們在這個情境下會做什麼?

(能力)他們對於事情的結果評價如何?

然後還要搞懂他們對於此事的立場(信念價值觀)。

譬如:

  • 在這件事情當中,什麼因素是重要的?
  • 是非對錯要根據什麼邏輯來評判?

緊接著,還要察覺自己與對方在價值觀上是否有落差或衝突。

要持續合作下去,必須尋找到抽象概念上,雙方能夠對齊的一致性方向。

更麻煩的是,整件事情可能有多方利害關係人。

在這之中會充斥矛盾的觀點,以及互相衝突的原則。

▋流程負荷的難題:處理不確定性

問題解決的流程,就像我們在玩一場遊戲。

即使知道規則,知道增加勝率的策略,依然會有不可控的因素造成風險。

流程負荷的核心議題是:該如何達成目標?

這件事情分為三個層級的難度。

Level 1「按部就班」,有明確目標、有具體的材料、對規則標準有共識。

Level 2「主題創作」,主題明確、材料未知、規則與標準曖昧。

Level 3「無中生有」,主題、材料、規則都空空如也,處於三無狀態。

你會發現,至少需要建構三套演算法。

當目的與願景不明確時,要一套能凝聚共識的流程。

當問題解決的步驟與資源未知時,需要設計出過去沒有的方案。

當交付標準以及合作規則曖昧模糊時,需要協商出具備可行性的規範。

▋結語

需求訪談的過程之所以困難,就在於這是一個高度認知負荷的任務。

即使是長年執行這個任務的專家,每次開局都面臨不同的變數。

擅長需求訪談的專家,掌握的並不是執行這件事情的 SOP。

而是如何快速適應每一次不同局面的策略。

快速搞懂領域知識,讓我們能辨認出問題解決情境中的陌生用語。

運用溝通的能力,讓我們能對齊利害關係人的認知。

掌握處理不確定性的引導技術,讓我們能隨機應變的設計解決方案。

這是我思考多年,對於需求訪談這個困難的任務的觀察。

分享給你,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by Soking

=== 第五屆 UXD 產品設計學習營,即將額滿 ===

|第五屆|上課日期 2025/2/5 至 2025/4/12

https://soking.oen.tw/good/2qhcGN94e5CKf9NzCaqmWkHKR3z

(1)費用: 28,500 元。

(2)支付方式:

  • 僅提供信用卡付款,因金流系統限制,皆分 3 期支付。
  • 下單頁面 9,500 元為第一期,剩餘款項將於次月及下個月自動扣款完成。

學習營特色

  1. 課堂練習:即時實作+點評回饋
    每次上課都會需要進行個人實作練習,Soking 將會在課堂上直接點評回饋,讓你扎實掌握課堂知識點!
  2. 虛擬專案作業:實務應用+系統複習
    在八堂課結束課堂將指派「虛擬專案作業」,一步步陪你複習與串連上課所學,並加以應用於工作場景。
  3. 一對一作業回饋:個性化指導+進步建議
    「虛擬專案作業」階段, Soking 老師由老師一對一批改作業,確保每位學員都能獲得個人化具體建議。

Soking

千綺創意設計 Co-Founder / 產品設計總監,目前經營軟體領域的體驗設計顧問公司,也從事 UX 教學,喜歡以工作坊形式,引導你體驗 UX 領域的專業知識。 工作聯絡:service@soking.cc

Read more from Soking

哈囉,朋友 獨當一面的專業工作者有個最重要的指標。 那就是知道「如何了解需求」。 ▋區分菜鳥的指標 我訪談過許多專業工作上的用人主管,反覆的對他們提出一個問題: 「怎麼樣算是可靠、能獨當一面的戰力呢?」 我本來期待會聽到五花八門的答案,或者各種專業領域的能力評估方式。 結果答案意外單純。 這些專業領域的主管,不約而同的跟我說:「要會提問。」 收到一個工作上的指示、別人委託的工作、上面老闆突然有個想法丟下來。 直接思考該怎麼解決問題的,都是菜鳥。 菜鳥會浪費無數時間在猜想對方到底要什麼、在瘋狂腦力激盪提出有用的想法、在反覆修改一千次之後雕琢自己不夠完美的構想。 然後完全搞錯方向,一直重做。 ▋菜鳥的陷阱 例如,同事跑來問說,能不能幫我規劃一個問卷? 這是「他們想要一個問卷」。 但他們為何需要一個問卷呢? 沒有了解原因的菜鳥,可能會直奔主題,問對方要調查什麼? 甚至可能會糾結自己忘記以前學過的統計,還上網買了兩本書來惡補。 花了很多時間討論題目該如何設計之後,才被主管打槍。 打槍的理由是:問卷看起來不夠吸引人。 菜鳥會楞住,問卷為什麼要吸引人?...

哈囉,朋友 2024 年對我來說是既辛苦又充滿意義感的一年。 以 ABZ 計畫的角度來說,今年是我的 A 計畫正式換上職業講師這個身分的一年。 一人公司的自僱者會經歷四個階段,分別是: 1. 收入不足,也不穩定 2. 收入足夠,但不穩定 3. 收入足夠,穩定,但很累 4. 收入足夠,穩定,且輕鬆 我在八、九年前離開最後一份產品經理工作之後,開始了自僱者的人生階段。 第一、二年處於無頭蒼蠅的狀態,好像什麼都可以做,什麼樣的合作機會來了都接。 很努力的從收入不足狀態,追趕上了先前工作時的薪資收入。 但最大的問題就是感覺自己沒有累積,只是在瞎忙。 第三年開始專注在產品設計 UX 顧問案上面,推掉了不相關的工作。 沒想到營收跟案源反而直線上升,一下子進入爆炸忙碌的狀態。 於是第四、五、六年,我掉進了一個陷阱:開始聘僱員工。 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學習到教訓,那就是我在談業務、公司經營這件事情上沒什麼熱忱。 明明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自己動手做研究、規劃產品,然而當我變成公司經營者,這些帶給我意義感的工作就遠離我而去。...

哈囉,朋友 或許你也常聽到人說:「我對於人很感興趣,所以想從事 UX 相關的工作。」 那麼具體而言,從事這份工作的人們,一開始需要哪些能力呢? ▋UX 起源於心理學的應用 就像心理學拿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產品設計在美感與創意之外,也開始重視將心理學應用於設計當中。 發明 UX 這個詞彙的祖師爺唐諾曼,就是一名認知心理學家。 他以心理學家的身分寫出了一本設計領域的暢銷書《設計的心理學》。 「人類的大腦有認知偏誤的天生缺陷,因此設計應該避免人類犯錯。」 這就是以體驗設計作為核心信念的設計者,所信奉的第一性原則。 要讓軟體普及化發揮影響力,就必須觀察與理解人類的使用情境,降低軟體操作的使用門檻。 流暢好用的現代軟體,都是刻意針對「系統一(直覺)」所設計的。 透過介面上的預告、暗示、行為引導、防呆設計,讓人們不用耗費太多心力就可以輕鬆達成開啟軟體的操作目的。 ▋UX 從觀察與了解人類行為開始 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看懂問題的長相。 那麼從體驗設計的角度來說,解決人們遇到的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去現場看懂問題發生的情境。 如果要設計餐廳的 P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