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ing 來信:每一天為自己產生創造性的行為


哈囉,朋友

這個週末我去了解夢工作坊,兩天的時間沉浸在潛意識漂浮的場域中。

恰好我自己犯了蠢,身心科幫助降低焦慮與入睡的藥已經吃完,但沒有安排時間去拿。

因此我在渾渾噩噩睡眠不足的狀態中,經歷了兩天的解夢工作坊。

我在今年七月的 NLP 課程結業式中,與課堂夥伴們說。

我這輩子哭的次數不多,上一次是關於想要結束生命,這一次是關於重新找到活下去的路。

最近工作伙伴沛穎與我分享,關於男人的自殺率。

這件事情在台灣,男性是女性的兩倍。

男人似乎是個悶聲葫蘆,狀態表上只分「想得開」與「想不開」。

包括我自己也曾經陷入想不開的困境中。

那種困境不是源自於任何物理上的拘束,而是自己對自己的封閉。

認為自己沒有了選擇。

認為唯一選項已經從這個世界的選單上變成灰色了。

所以只剩下登出一途。

有趣的事情是。

潛意識居然會在這個過程,沒有放棄自己,產生創造性的行為。

那是我們的夢。

我們在清醒的世界中萬念俱灰時,潛意識依然活躍。

他在為我們產生跳躍性的連結,看見不同的抽象層意義。

新的意義。

我發現這是透過解夢這項活動,看見的有趣事情。

這世上最有趣的話題之一就是夢境了。

因為每個人的潛意識都經常在編織故事,告訴我們一些訊息。

在我們的語言尚未誕生解讀之前,夢已經被編織出來。

夢繞過了限制性信念,夢繞過荒謬的現實,夢繞過我們監督自己的內在糾察隊。

解夢活動中透過多個層次的投射與反射。

透過別人的解讀,看見自己的限制性信念。

透過夢的素材,看見比夢還要荒謬的現實。

透過夢的跳躍,聯想現實中不敢去想的可塑性。

做夢似乎是一種我們偷偷給自己的禮物。

潛意識的我給清醒自己的禮物。

夢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

清醒的我們運用記憶提取,來完成現實世界的挑戰與任務。

沈睡時我們的大腦依然辛勤工作,深層的整理記憶。

夢像是運用清醒時期的記憶邊角料,做一份給自己的員工餐。

看到什麼素材,就隨心所欲的創造。

而產生創造性的行為。

是我們的人生走向愛、走向自由、走向幸福的最小可行方案。

這也是我今年進修心理學之後,最重要的心得。

分享給你。

希望提供你一些思考的邊角料,產生創造性的行為。

by Soking

Soking

千綺創意設計 Co-Founder / 產品設計總監,目前經營軟體領域的體驗設計顧問公司,也從事 UX 教學,喜歡以工作坊形式,引導你體驗 UX 領域的專業知識。 工作聯絡:service@soking.cc

Read more from Soking

哈囉,朋友 我在成為數位領域的產品設計者之後,最大的發現就是自己經常處於無知與茫然的狀態。 我們要理解手上開發產品的商業邏輯,這樣才能提出符合策略的產品設計提案。 我們要洞察產品服務的使用者情境,搞懂現場的用途以及願意產生行為的動機。 我們還要設計產品服務流程,在商業目的、使用者需求與技術可行性之間取得平衡。 最後我們還要持續的評估是否還有改善的可能性。 產品真的有滿足使用者需求嗎? 產品有滿足商業目標上的期待嗎? 這些林林總總的議題,就沒有一個是簡單的,也別期待標準答案。 那麼,我們該如何在這一片混沌之中找到立足點,建立自己認知的地圖呢? 我想分享以下幾個方向,提供你作為參考: 理解利害關係人的商業目標與需求 洞察使用者情境與動機 設計產品服務流程 評估持續改善的可能性 ▋理解利害關係人的商業目標與需求 我們曾經在訪談一位 UX 主管時,聽到一段很有意思的感嘆,他說:「我們遇到的設計師大多數在學習期間,都有被訓練,或者很有意識的知道要關心使用者,去同理用戶的需求。然而,大多數的設計師卻很難去意識到,要去同理利害關係人的需求。」...

哈囉,朋友 這個週末兩天,我沉浸在與一群有趣的人,深度討論與思考,如何為自己創造有意義的工作。 在工作坊中的導師 Terence 與 Rebecca (以及助教們),溫柔又細膩的創造出具備安全感的開放性場域。 這讓來自各行各業,具備不同專業背景的夥伴,能用開放、不批評的態度,放心的深度交流。 品味 Terence 與 Rebecca 精湛的引導技術本身已經是巨大滿足。 在聆聽不同夥伴的人生際遇與「純粹意願」時,又開拓了一次眼界。 復盤了過去的點點滴滴以及對照到自己的英雄之旅,更是沉浸有趣的體驗。 學習到「探索意義感」的認知框架,讓我的人生探索百寶箱多了一個超級無敵實用工具。 與夥伴們約定之後繼續共同探索,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更是意外收穫。 簡直是賺爛了。 在工作坊當中,我特別喜歡一個 Rebecca 介紹的比喻:以內在與外在的無限循環,來觀照我們自身。 有意義的工作可以從兩個重要的面向來觀看。 外在層面,有哪些行為對這個社會來說是有價值的? 內在層面,有哪些價值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 我們最常注意的是「這個世界需要的價值」。...

哈囉,朋友 我們常常在講某個東西不好用,或者某些服務體驗不好。 有些情況是,我們走進一個陌生的店家,但卻看不懂他們在賣什麼。 有些情況是,我們去逛新開的百貨商圈,被樓層空間的複雜動線搞到迷路。 又或者我們舉辦了一個活動,參與者無法理解當下該如何進行。 又或者我們規劃了一個流程,使用者一直卡關,抱怨複雜看不懂。 相信這類情況,也經常出現在你的工作與生活當中,造成許多困擾。 如果你希望可以早早就避免踩到這些地雷陷阱,不要重複犯錯。 那麼先看懂陷阱的長相,絕對會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我想與你分享六個造成體驗不佳最常見的主要原因: 用途不明確 無法理解 挫折太多 說明太複雜 動線曲折離奇 分類層級曖昧 ▋用途不明確 如果使用者無法聯想眼前的服務有哪些用途,那就是個沒用的東西。 例如去異國的農夫市集逛街時,看見各種不同的香草植物或是香料。 這對於有烹飪興趣或是芳療有認識的人來說,可能會興致盎然。 但換成只對電子器材、3C 設備感興趣的人來說,會完全不理解要在這裡逛什麼。 我們對於「用途」的預判,取決於過往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