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ing 來信:用體驗設計的思維,經營網路個人事業


哈囉,朋友

我是一個對網路有信仰的人,因為我發現,這是一個可以僅僅只憑想法與才華,就可以影響別人的領域。

對於網路的信仰,萌芽自學生時期我從浸泡在論壇中,開始當板主,一路玩到與朋友一起架站經營屬於自己的社群。

最近在閱讀一本新書《Read Write Own》,作者克里斯.狄克森(Chris Dixon),是矽谷知名創投 a16z 合夥人。

他用三個單字表達了網路時代的三個階段,分別是我讀、我寫、我擁有。

如果你也曾自己購買網域、自己架站、自己擁有一批會員訂閱戶,並且自己決定該如何與這些喜愛你的人們互動並提供價值。

恭喜,你在網路世界遊玩的深度,已經超越世上大多數的人。

但經營網路,擁有這個影響力並不是恆定的,有許多因素會造成干擾與流失。

路走偏鋒的作法,就是成為搬運工,不斷去批發資訊落差。

在這個過程,我們會意識到,為了持續維持這樣的網路影響力,我們的身心將陷入極度的消耗當中。

這個模式我稱為汽油人,燃燒自己,照亮來取暖的人。

即使有人願意付出一些代價來幫忙添柴加油,但核心依然有人犧牲自己在點燃火光。

這樣的汽油人模式,正常人經歷過一次之後,人生差不多就毀一半,需要很多年的身心創傷恢復歷程。

我自己也經歷過不只一次的汽油人之路,因此深深感受到不合理。

我該怎麼樣在網路上作有趣的事情,但別再重蹈覆轍,成為汽油人呢?

後來,我對體驗設計有了信仰。

體驗設計的核心理念是以用戶為中心,來規劃一個服務歷程,引導用戶達成自己的目標。

我這才發現汽油人的核心問題,在於我想當那個主角。

當我以自己為主角的時候,所有的互動關係以我為起點,所以我就不免需要與所有人建立關係。

每一次關係的建立與維持,都會產生身心消耗。

但若我們換一個思維,以用戶為中心。

互動關係就是以「服務」作為中介。

閱讀一本書,是一個服務,讓你可以在自己彈性的時間與內容互動。

線上直播講座,是一個服務,讓你可以與一群關心這個話題的人一邊聆聽一邊交流。

參加工作坊,是一個服務,讓你可以練習實作,了解如何動手實踐。

即使是品牌經營者的我自己,也只是整個服務歷程的參與者之一。

因此,提供光與熱的不是汽油人,而是取暖的場域。

有人負責點火加溫、有人負責更換瓦斯燃料、有人負責招呼新來的朋友。

人們不再是環繞著汽油人取暖。

人們是參與一個有意義的場域,透過互動締結關係。

這是我玩網路多年,目前的想法。

也是正在持續嘗試的道路,分享給你。

=====工商時間=====

如果你對於「如何洞察有意義的問題、採取行動、動手改變社會」感興趣。

還記得幾週前我們邀請各位填寫的 side project 問卷嗎?

從超過200人的問卷回饋中,我們發現如何將點子轉化成可以深究的問題意識、具備發展潛力的題目,是最大的考驗。

在8/15(四)的晚上七點,有一場直播講座,就是為了渴望動手探索問題,但面臨許多障礙的你而舉辦。

報名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07190202198811979210

我們邀請了實戰經驗豐富,幫助過政府中央級部會進行政策研究,超強的社會設計團隊「串門子」的共同創辦人珮婷。

串門子團隊七年多來在社會議題的第一線累積豐富的實務經驗,從洞察議題、與利害關係人一起疏理需求與痛點、建立解決方案、帶來實際改變、影響可落地的政策。

帶著你的好奇心,一起來聽聽看經驗豐富的旅人,在這一路上的風景。

也期待能點燃你走上自己旅程的契機。

by Soking

Soking

千綺創意設計 Co-Founder / 產品設計總監,目前經營軟體領域的體驗設計顧問公司,也從事 UX 教學,喜歡以工作坊形式,引導你體驗 UX 領域的專業知識。 工作聯絡:service@soking.cc

Read more from Soking

哈囉,朋友 我們常常在講某個東西不好用,或者某些服務體驗不好。 有些情況是,我們走進一個陌生的店家,但卻看不懂他們在賣什麼。 有些情況是,我們去逛新開的百貨商圈,被樓層空間的複雜動線搞到迷路。 又或者我們舉辦了一個活動,參與者無法理解當下該如何進行。 又或者我們規劃了一個流程,使用者一直卡關,抱怨複雜看不懂。 相信這類情況,也經常出現在你的工作與生活當中,造成許多困擾。 如果你希望可以早早就避免踩到這些地雷陷阱,不要重複犯錯。 那麼先看懂陷阱的長相,絕對會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我想與你分享六個造成體驗不佳最常見的主要原因: 用途不明確 無法理解 挫折太多 說明太複雜 動線曲折離奇 分類層級曖昧 ▋用途不明確 如果使用者無法聯想眼前的服務有哪些用途,那就是個沒用的東西。 例如去異國的農夫市集逛街時,看見各種不同的香草植物或是香料。 這對於有烹飪興趣或是芳療有認識的人來說,可能會興致盎然。 但換成只對電子器材、3C 設備感興趣的人來說,會完全不理解要在這裡逛什麼。 我們對於「用途」的預判,取決於過往的經驗。...

哈囉,朋友 我們常常會聽到,人們在使用產品服務時,抱怨體驗不佳。 但同樣的產品,其他人又會覺得還好,沒什麼感覺。 有些人因此放棄理解顧客的聲音,認為人就是有千百種樣貌。 然而,有些人會開始蒐集顧客抱怨的類型,並且尋找出最有可能的原因。 這些看起來最懂顧客心聲的高手,平常看似在漫無目的的蒐集線索。 但其實他們的腦袋中有一個地圖,正在按圖索驥的系統化洞察顧客體驗。 我想與你分享的,就是洞察顧客體驗的專家,腦袋中的三個檢查清單: 需求情境 服務流程 有效訊息 ▋檢查清單一:需求情境有哪幾類? 人們會使用特定產品服務的理由是有限的。 放棄理解顧客的人,會覺得顧客來來去去,是因為各種隨機的理由而來消費。 但每一個產品服務,背後對應到的需求類型,其實是可以被歸納出來的。 例如已經上班的人,花錢去上課的理由有: 職業發展上需要進修(升職、轉職、求職) 他人的期望(主管要求、看到身邊的人上課被影響、家人朋友的建議) 發展社交關係(認識新朋友、結交人脈、改善社交關係) 社會服務與公民意識(改善社會問題、參與地方社區、回應社會議題) 提昇認知(滿足求知慾、避免落伍、滿足心靈渴求)...

哈囉,朋友 我們在專業工作上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問題。 產生溝通問題的原因,是認知落差。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在對方腦袋中的理所當然,不見得相容於我們腦袋中的作業系統。 在我們覺得重要的規範或標準,可能對方一無所知,但又理直氣壯自己的無知。 這些都是隱藏在溝通當中的前提假設。 腦袋中的認知落差,加上語言表達的曖昧模糊,造就了溝通的困難。 而溝通困難讓溝通場景中的情緒壓力提昇,參與者的不耐煩以及立場對撞,讓溝通進入負向循環。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你是對的,我也是對的? 又或者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不需要百分之百的互相認同,只需要確認彼此之間的認知,有哪些共識? 我想與你介紹,我在產品設計顧問這份工作上,是如何運用「概念模型」,在複雜又龐大的專案溝通當中生存下去的撇步。 ▋取得共識的第一步:將概念視覺化 千萬不要小看人的大腦。 我們大腦中的工作記憶區,簡直是小的看不到。 承認吧,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的工作記憶表現,跟金魚差不多。 開會的時候,許多人可能還會一邊想著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