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ing 來信:用體驗設計的思維,經營網路個人事業


哈囉,朋友

我是一個對網路有信仰的人,因為我發現,這是一個可以僅僅只憑想法與才華,就可以影響別人的領域。

對於網路的信仰,萌芽自學生時期我從浸泡在論壇中,開始當板主,一路玩到與朋友一起架站經營屬於自己的社群。

最近在閱讀一本新書《Read Write Own》,作者克里斯.狄克森(Chris Dixon),是矽谷知名創投 a16z 合夥人。

他用三個單字表達了網路時代的三個階段,分別是我讀、我寫、我擁有。

如果你也曾自己購買網域、自己架站、自己擁有一批會員訂閱戶,並且自己決定該如何與這些喜愛你的人們互動並提供價值。

恭喜,你在網路世界遊玩的深度,已經超越世上大多數的人。

但經營網路,擁有這個影響力並不是恆定的,有許多因素會造成干擾與流失。

路走偏鋒的作法,就是成為搬運工,不斷去批發資訊落差。

在這個過程,我們會意識到,為了持續維持這樣的網路影響力,我們的身心將陷入極度的消耗當中。

這個模式我稱為汽油人,燃燒自己,照亮來取暖的人。

即使有人願意付出一些代價來幫忙添柴加油,但核心依然有人犧牲自己在點燃火光。

這樣的汽油人模式,正常人經歷過一次之後,人生差不多就毀一半,需要很多年的身心創傷恢復歷程。

我自己也經歷過不只一次的汽油人之路,因此深深感受到不合理。

我該怎麼樣在網路上作有趣的事情,但別再重蹈覆轍,成為汽油人呢?

後來,我對體驗設計有了信仰。

體驗設計的核心理念是以用戶為中心,來規劃一個服務歷程,引導用戶達成自己的目標。

我這才發現汽油人的核心問題,在於我想當那個主角。

當我以自己為主角的時候,所有的互動關係以我為起點,所以我就不免需要與所有人建立關係。

每一次關係的建立與維持,都會產生身心消耗。

但若我們換一個思維,以用戶為中心。

互動關係就是以「服務」作為中介。

閱讀一本書,是一個服務,讓你可以在自己彈性的時間與內容互動。

線上直播講座,是一個服務,讓你可以與一群關心這個話題的人一邊聆聽一邊交流。

參加工作坊,是一個服務,讓你可以練習實作,了解如何動手實踐。

即使是品牌經營者的我自己,也只是整個服務歷程的參與者之一。

因此,提供光與熱的不是汽油人,而是取暖的場域。

有人負責點火加溫、有人負責更換瓦斯燃料、有人負責招呼新來的朋友。

人們不再是環繞著汽油人取暖。

人們是參與一個有意義的場域,透過互動締結關係。

這是我玩網路多年,目前的想法。

也是正在持續嘗試的道路,分享給你。

=====工商時間=====

如果你對於「如何洞察有意義的問題、採取行動、動手改變社會」感興趣。

還記得幾週前我們邀請各位填寫的 side project 問卷嗎?

從超過200人的問卷回饋中,我們發現如何將點子轉化成可以深究的問題意識、具備發展潛力的題目,是最大的考驗。

在8/15(四)的晚上七點,有一場直播講座,就是為了渴望動手探索問題,但面臨許多障礙的你而舉辦。

報名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07190202198811979210

我們邀請了實戰經驗豐富,幫助過政府中央級部會進行政策研究,超強的社會設計團隊「串門子」的共同創辦人珮婷。

串門子團隊七年多來在社會議題的第一線累積豐富的實務經驗,從洞察議題、與利害關係人一起疏理需求與痛點、建立解決方案、帶來實際改變、影響可落地的政策。

帶著你的好奇心,一起來聽聽看經驗豐富的旅人,在這一路上的風景。

也期待能點燃你走上自己旅程的契機。

by Soking

Soking

千綺創意設計 Co-Founder / 產品設計總監,目前經營軟體領域的體驗設計顧問公司,也從事 UX 教學,喜歡以工作坊形式,引導你體驗 UX 領域的專業知識。 工作聯絡:service@soking.cc

Read more from Soking

哈囉,朋友 跟需求方、利害關係人進行需求訪談,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不舒適的過程。 這個不舒適的原因,來自於「不確定性」。 ▋需求訪談是一份充滿不舒適的任務 有可能你被要求去處理完全不熟悉的問題,因此不知該如何著手。 即使你是專家,來找你的人所提的需求,也往往跟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有所落差。 所以專家也不能只聽需求方表面的描述,還要像個偵探去挖掘問題背後的問題。 即使你搞懂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但這件事情影響許多不同的人。 那些被影響的人們,不一定想要改變。 除了面對人性的矛盾,你還要想辦法安排一切計畫。 讓這些充滿不確定性的炸彈,被放在一籃子計畫裡面,隨時等著爆炸。 這麼多不確定性的東西,要跳下去處理,會舒適才奇怪吧? ▋所有的問題都是認知的問題 那麼,我們該如何適應這些讓我們不舒適的挑戰呢? 看懂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我想從「認知負荷」的角度,來與你分享。 認知負荷,就是你大腦裡面高速公路的「車流量」。 當我們大腦中的主控台要執行某個意圖時,需要原物料(記憶、情報)。 而當某些任務過於複雜,主控台一口氣下單超多原物料卡車。...

哈囉,朋友 獨當一面的專業工作者有個最重要的指標。 那就是知道「如何了解需求」。 ▋區分菜鳥的指標 我訪談過許多專業工作上的用人主管,反覆的對他們提出一個問題: 「怎麼樣算是可靠、能獨當一面的戰力呢?」 我本來期待會聽到五花八門的答案,或者各種專業領域的能力評估方式。 結果答案意外單純。 這些專業領域的主管,不約而同的跟我說:「要會提問。」 收到一個工作上的指示、別人委託的工作、上面老闆突然有個想法丟下來。 直接思考該怎麼解決問題的,都是菜鳥。 菜鳥會浪費無數時間在猜想對方到底要什麼、在瘋狂腦力激盪提出有用的想法、在反覆修改一千次之後雕琢自己不夠完美的構想。 然後完全搞錯方向,一直重做。 ▋菜鳥的陷阱 例如,同事跑來問說,能不能幫我規劃一個問卷? 這是「他們想要一個問卷」。 但他們為何需要一個問卷呢? 沒有了解原因的菜鳥,可能會直奔主題,問對方要調查什麼? 甚至可能會糾結自己忘記以前學過的統計,還上網買了兩本書來惡補。 花了很多時間討論題目該如何設計之後,才被主管打槍。 打槍的理由是:問卷看起來不夠吸引人。 菜鳥會楞住,問卷為什麼要吸引人?...

哈囉,朋友 2024 年對我來說是既辛苦又充滿意義感的一年。 以 ABZ 計畫的角度來說,今年是我的 A 計畫正式換上職業講師這個身分的一年。 一人公司的自僱者會經歷四個階段,分別是: 1. 收入不足,也不穩定 2. 收入足夠,但不穩定 3. 收入足夠,穩定,但很累 4. 收入足夠,穩定,且輕鬆 我在八、九年前離開最後一份產品經理工作之後,開始了自僱者的人生階段。 第一、二年處於無頭蒼蠅的狀態,好像什麼都可以做,什麼樣的合作機會來了都接。 很努力的從收入不足狀態,追趕上了先前工作時的薪資收入。 但最大的問題就是感覺自己沒有累積,只是在瞎忙。 第三年開始專注在產品設計 UX 顧問案上面,推掉了不相關的工作。 沒想到營收跟案源反而直線上升,一下子進入爆炸忙碌的狀態。 於是第四、五、六年,我掉進了一個陷阱:開始聘僱員工。 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學習到教訓,那就是我在談業務、公司經營這件事情上沒什麼熱忱。 明明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自己動手做研究、規劃產品,然而當我變成公司經營者,這些帶給我意義感的工作就遠離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