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Soking

Soking 來信:Z 計畫攻略指南(五)探索人生的五種驅動力

Published 12 days ago • 1 min read

哈囉,朋友

驅動你探索人生的動力源是什麼呢?

小時候的我,驅動力是不甘心。

例如我大量閱讀奇幻、科幻小說,沉迷在幻想世界中。

但我不滿足於只是體驗別人的世界,不甘心只是當讀者。

別人能夠創造一個精采的世界,我也想做到這樣的事情。

所以我寫小說、畫圖、自己寫遊戲世界觀來玩 TRPG、參與獨立遊戲開發,然後進了遊戲公司。

又例如我在新創公司擔任產品經理,經歷過產品上線剛驗證完市場需求,正要大展拳腳時。

卻因為股東撤資,老闆決定砍掉產品。

對於從零到一的心血結晶沒辦法繼續走下去,不甘心。

於是我跑出去創業。

▋好奇心探索,開始尋覓自己的旅程

我們不會突然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

因此需要一段沒有目的性的探索之旅。

如果沒有廣泛的閱讀以及累積興趣,我不會產生創作的慾望。

這樣也沒有寫小說、畫畫、做遊戲的自己。

如果沒有為了搞懂網路創業該怎麼活下去,我不會去鑽研用戶體驗以及商業世界。

這樣也沒有走上產品設計這條路的自己。

想要搞懂某件事情的好奇心,引領我踏上旅程,這是非常強大的驅動力。

▋正向回饋的累積產生熱情

當我基於好奇心而探索,因為探索而熟悉,認識了一個嶄新的領域。

我需要一段足夠長的時間來漫遊,接觸這個領域各種形形色色讓我感到好奇的事項。

例如閱讀了不同時代、風格、作者的奇幻科幻小說之後,我發現了各種相似的脈絡,以及迥然不同的有趣想法。

好奇心交會所產生的連結,點燃成為火花。

這些好奇心火花促使我進行一些行動,例如跟別人交流討論,或是嘗試書寫自己的史詩巨作。

例如我在學生時期,上課時都拿出自己的空白筆記本在寫小說以及幫自己的小說畫插圖。

到了下課時間,熱騰騰的作品連載就在幾個同學之間傳閱。

正向關注成為回饋,增強腦袋中的火花,逐漸升溫成為熱情。

▋目的,是渴望對他人產生影響

正向回饋對我們如此重要,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

我們渴望與其他人產生有意義的連結,例如想要關心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

與其他人產生有意義的連結,會讓腦袋分泌神經化學物質,產生腦內的獎勵。

這會讓我們提昇幸福感、降低壓力,甚至增強身心的復原力。

例如我在新創公司擔任產品經理時被砍掉的專案,停止營運兩個禮拜之後,居然收到了一封用戶的來信。

這個用戶很感謝有我們的產品,但發現似乎有一段時間沒有持續營運了,不知道我們近況如何,於是寫信來關心一下。

這封用戶來信對於身處谷底的我而言無異於救贖,讓我知道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

我們是社會性動物,親身感受自己對於他人的影響,這個回饋無比重要。

感受到自己與他人的影響力,在腦袋中會產生強烈的獎勵,為你的熱情大把添加燃料。

正向回饋產生的循環,鞏固了我們腦袋中的核心信念。

滿足目的影響他人,獲取正向回饋,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這個循環飛輪是我們的內在驅力永動機。

▋自主,當自己動機的主人

心理學家發現,在排除基本需求尚未滿足的情況下,內在動機是最強大的驅動力。

在新創事業的工作環境中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這件事情。

許多願意投入新創事業的人,不是依賴某個公司制度提供升遷與獎金,而是渴望自主選擇。

當我們能夠自主選擇時,苦難會變成有趣的回憶,挫折會成為進步的機會。

我認識許多資深專業工作者的朋友,在職場上付出多年心血之後,將自己燃燒殆盡。

越盡責越努力付出的人,當走到燃燒殆盡的那天時,越是迷惘。

一次又一次在工作上達成了公司賦予的目標是我們的專業。

這是因為公司組織的增長目標,不一定與我們的內在驅動力一致。

這就是我們需要為自己嘗試 Z 計畫的原因。

了解自己的內在驅動力來源,透過一次又一次的 Z 計畫執行與探索,點燃與維持自己的內在驅動力。

▋昇華,一點一滴堆疊的微小進步

當我們透過探索點燃熱情,明確目的產生有意義連結,並且自主掌握方向之後。

我們全心全意投入,自己駕駛人生風帆,高度沉浸在自己所選的路上。

雖然會遇到暴風、礁石、海流,但每一次朝目的產生的進步,腦袋都會產生多巴胺獎勵。

多巴胺獎勵發生在我們冒險之後。

當我們在自主選擇的有意義工作中取得進步,會獲得最強大的內在驅動力獎勵。

例如我身為產品設計師,在未知情境中磕磕絆絆的摸索用戶需求,反覆測試取得回饋,選擇設計策略的方向後,讓產品在實際的市場中產生影響力。

像這樣的體驗只要發生一次就上癮,所有過程的辛苦成為記憶的回甘。

▋結論

探索人生內在驅動力,有五種承先啟後很重要的因素,分別是:

  • 好奇心探索,你需要一段無目的發散好奇心的旅程
  • 累積正向回饋,好奇心不斷產生交會,最終產生熱情
  • 目的,渴望對他人產生影響力,形成內在驅動力的飛輪
  • 當自己動機的主人,為自己選擇有意義的工作
  • 昇華,在有意義的工作中取得進步,會獲得最強大的內在驅動獎勵。

以上五個階段性,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曾經走過?

by Soking

Soking

千綺創意設計 Co-Founder / 產品設計總監,目前經營軟體領域的體驗設計顧問公司,也從事 UX 教學,喜歡以工作坊形式,引導你體驗 UX 領域的專業知識。 工作聯絡:service@soking.cc

Read more from Soking

哈囉,朋友 你目前從事的工作,會持續到什麼時候呢? ▋網路業前輩老查的探索故事 最近聽查叔上了大人學的 Podcast 節目《大人的 Small Talk》。 大聊他的人生進入下半場之後的第二曲線發展,相當有共鳴感。 台灣開始有網路相關行業的歷史不長。 至少在我眼裡,查叔就是第一代走在前面的那群人。 在節目中,查叔聊到他一開始只是打算暫時離開工作休息一段時間。 因緣際會之下開展了副業 side project,一路至今。 他目前的工作與收入型態多元,有自己的工作坊,也有一週上班一兩天的兼職。 不依賴單一企業組織,同時也有屬於自己的產品服務,組成了多元身分的生活方式。 我聽著很有共鳴感的地方,正是因為目前的自己,也是像這樣的生活方式。 ▋不是餓死,就是累死的生活 現在我有自己的教學產品服務,也幫一些企業解決如何了解消費者市場的問題。 還有企業邀課進行員工培訓以及演講的邀約。 但這樣一人公司型態,建立多重收入來源,也是跌跌撞撞七八年才成型。 離開公司的前幾年,我主要依賴各式各樣的接案,諸如兼職帶團隊、投廣告、設計案、顧問諮詢等等。 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不是餓死,就是累死。...

5 days ago • 1 min read

哈囉,朋友 你如何評估一件事情做得好呢? 直接聽聽顧客的聲音如何? ▋聽取顧客聲音,就要照單全收嗎? ▋ 我曾經在自己舉辦活動的時候,收到參加者的回饋,希望多聽一些實際案例。 太棒了,我下次就加碼加料,多講三十分鐘客戶案例的經驗談。 但是別的參加者抱怨了,他們說:只聽經驗談不知道該如何落地。 又有參加者問,這些東西該怎麼樣才能變成作品集? 如果我每聽見一種類型的聲音,就在活動裡面多添加一個元素,很快就會發現,原來的規劃變成了四不像。 更糟糕的是,明明是聽取顧客回饋作的調整,結果還讓大家都不滿意了。 難道聽取顧客意見不對嗎?該怎麼辦呢? 我們的確需要聽取顧客的聲音,但是不能只憑感覺。 一來,人都會有偏見,很容易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事情。 二來,所有的意見都照單全收,只會迷失自己。 那些顧客的聲音沒辦法讓我們知道怎麼樣才是對的。 我們需要的是相對客觀的蒐集顧客聲音的方式,並且能攤開來檢視證據,跟夥伴一起合理評估。 如果你已經有實際在運作的產品服務,但平常都是盯著廣告觸及以及訂單數量在檢討。 我想與你分享運用「滿意度問卷」來聆聽顧客聲音的方式。 ▋辨別客群的常用題型:人口特徵 ▋...

19 days ago • 1 min read

哈囉,朋友 相信沒有人會反對越多顧客越好。 許多時候「閃電擴張」甚至被視為萬靈丹。 但很多時候不是擴張就可以解決一切商業問題。 如果我們把產品服務想像成開一台公車上路。 你可能會在沒有客群的地方開拓新路線,這是資源上的浪費。 你可能會在擴充車隊的時候發現沒有司機以及後勤保養不足,這是缺乏增長的條件。 你可能會想經營觀光路線,卻發現因為缺乏方便的外國人支付方式以及公車路線的 GPS 動態,外國客群沒辦法透過 Google Map 輕鬆方便的使用,導致願意嘗試的人很少。 若是要專門為觀光路線投資這些技術,其他一般路線又看不見效益。 這些「用戶增長」上會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燒錢解決。 但我們的資源會在哪些事情上面燒掉呢? 以下我想列出幾個評估重點,用來與你一起思考用戶增長: 產品是否 PMF 現有目標客群的 LTV 獲客成本的結構 目標族群的增長環境 新羊群與第二隻羊 ▋產品服務是否 Product-Market Fit ▋ Product-Market Fit 是指,我們的產品是否有符合市場需求? 認真的說,有許多產品在沒有 PMF 的情況下,開始想著要放大。...

26 days ago • 1 min read
Share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