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ing 來信:工作坊引導小技巧「一起孤獨地思考」


哈囉,朋友

我在參與工作坊感覺最尷尬的時刻,就是與同桌的陌生人進行小組討論。

如果沒有人發起話題,尷尬的空氣就會繼續凝結,最後小組討論毫無產出。

如果有人主動發起話題,無形的話語權似乎又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只剩一兩個人在講話,那還要小組討論幹嘛?

有沒有一種拯救尷尬星人的方式,能夠讓小組討論的參與者都能貢獻想法,並且話語權不會只停留在少數一兩人的嘴上呢?

一起孤獨地思考(Think Alone,Together)是一個有趣的討論妙招。

執行的流程如下:

  1. 公布小組討論題目
  2. 要求每個人獨自思考幾分鐘,並寫下想法
  3. 每個人輪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4. 請一位小組成員作為代表,總結討論成果進行發表

在這個簡單又容易操作的引導技巧裡面,有幾個注意事項。

一、準備思考的材料

既然是參與工作坊,每一位來參加的人都是有意義的。

所以我們在設計小組討論題目時,要避免設計「知識驗證」的題目。

例如「台灣有多少縣市」這類基於事實的問題,就毫無幫助。

但也不能廣闊無邊際,或者需要雄厚的專業背景才能思考。

例如「試論台灣魯肉飯文化的北中南風味差異」,這要專門領域的專家才有辦法輸出思考。

小組討論題目很像是限定材料的創意料理比賽。

例如「以波菜為主題設計一道讓小朋友愛吃的料理」,限定材料也規範輸出的情境,但沒有標準答案。

二、寫下簡短但具體的想法

人的思緒經常會隨機漫遊,所以放在腦海中的想法經常處於變化狀態。

當我們面臨陌生議題的時候,腦袋更容易走捷徑,回答表面相關的記憶題取。

因此在思考過程將想法具體的寫下來,有助於自己組織如何分享表達,降低認知負擔。

當我們開始寫下幾個字之後,思緒更容易被組織起來,產出更多想法。

力求完美的縝密思考,會讓我們不斷自我監控以及揣測他人觀感,害新的想法便秘在腦中擠不出來。

放心的自由書寫,有助於參與者在工作坊當中產出,這是便利貼省不得的原因。

三、彈性控制分享時間

參與者需要適量的輕微壓力,這可以提昇專注來思考。

因此可以明確地宣告,只有 2 分鐘可以寫下想法(時間當然可以自由調整,但通常時間拉長品質也不會提昇多少)。

但輪流分享的時候,很容易引發交流而進入熱絡討論狀態。

有時候熱絡討論有助於拉近小組成員之間的距離。

有時候分享引發出更多的故事。

這些都是相當好的素材,使得小組成員的交流更有意義。

工作坊引導的祕密之一,就是碼錶掌握在引導者的手上。

有時候十分鐘也可以是十五分鐘。

唯一要注意的是小組內的分享時間要均勻,一樣是避免時間過度集中在少數一兩人。

以上是我經常在工作坊中所使用的小技巧,分享給你。

有機會玩玩看吧,有什麼問題也歡迎告訴我。

by Soking

Soking

千綺創意設計 Co-Founder / 產品設計總監,目前經營軟體領域的體驗設計顧問公司,也從事 UX 教學,喜歡以工作坊形式,引導你體驗 UX 領域的專業知識。 工作聯絡:service@soking.cc

Read more from Soking

哈囉,朋友 思想沒有形狀,而文字與聲音是線性的敘事結構。 這些都限制了我們的表達。 所以我們光看文字,很難領會如何採取行動。 人們需要共同參與,在這場共同行動關係中,發現我們如何與事件中的元素產生互動關係。 這就是創造性活動場域的意義。 ▋什麼是創造性活動場域? 打個比方,就像給旱鴨子閱讀如何學習游泳的訓練手冊,就算是背得滾瓜爛熟,不會就是不會。 我們需要的是親身下水之後,才能領會訓練手冊上的建議事項。 像「學習游泳的泳池」,就是一個創造性活動的場域,包含了完整的三元素: 有主題(練習游泳) 有材料(學員、教練、泳池) 有規則(學打水、學蛙式) 如果你在做的事情是開發一個電商網站,那麼創造性活動場域的三元素就是: 主題:商品銷售 材料:買家、賣家、商品 規則:購物流程 如果你在從事的是教學培訓,那麼創造性活動場域的三元素就是: 主題:教學構想 材料:講師、場地、目標客群、教材 規則:教學活動 每個創造性活動場域,都有它預期的活動成果。 如果是在泳池學習,我們獲得一段練習經驗。 如果是在電商購物,我們產生商品的訂購資訊。 如果是在教學現場,我們體驗了學習歷程。...

哈囉,朋友 今年我給了自己一個探索計畫,就是尋找 UX 在軟體業領域以外的應用場景。 其中一個領域是關於成人學習市場,在這個領域之中的角色包含了講師、開課單位、課程企劃、行政助教、學習者等人。 因為我自己也走向講師之路,這引發了我的好奇心,想多觀察這個市場的趨勢。 ▋成人學習市場的需求面 從需求面來看,成人學習這件事情背後的議題是:離開了學校之後,我們怎麼看待學習? 我認為離開了學校之後,對於學習的心態可以分為幾個深度的層級: 終於不用再學習了 工作/生存會影響時才學習 雖然沒有目的,但喜歡蒐集知識 有強烈的目的導向在學習 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學習者的心態層級 從廣度來看,根據教育部的成人教育調查報告,成年人學習者的主要動機可以分為: 職業進展:為了專業成長、獲取文憑資格、升遷或加薪等 外界期望:公司要求進修、家人或朋友鼓勵、被他人進修影響 社交關係:結交新朋友、拓展社交圈、改善個人社交關係 社會服務:為了服務社會、解決社區問題、增進對社會問題的了解 認知興趣:滿足求知慾、心靈需求、彌補教育程度不足、避免落伍 逃避與刺激:為追求新刺激體驗、紓解煩悶生活、改變呆板生活模式...

哈囉,朋友 最近我在閱讀哈拉瑞的《連結》,看到他討論「資訊的定義」,相當引人入勝。 身為歷史學者的哈拉瑞綜觀人類整個大歷史的關鍵事件,他提出資訊的用途是為了產生連結。 所謂的資訊這種東西,就是能夠將不同節點都連結成網路,創造出新的現實。 哈拉瑞說,資訊在歷史上所發揮的作用,本來就不是要去呈現既有的現實,反而是要去連結各種不同的人事物(可能是夫妻,也可能是帝國),以創造出全新的現實。 只要能將各個不同的點,連結成網路,就是資訊。 所以資訊不一定是要告訴我們一些什麼,而是要把人事物組織起來。 身為一個在資訊軟體業工作了一輩子的我來說,這些描述句句合理,又句句重新定義了我看事情的角度。 根據哈拉瑞的定義,我重新看待什麼是軟體。 過去我會說,軟體的本質就是將各種概念變成可運算的結構化資訊。 就像水是沒有形狀的,所以無法運算,只要將水裝入容器之後,就成為了可運算的單位。 就像時間是一種抽象概念,人類最早對時間的感受來自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運動關係(四季與日夜)。 當我們把時間這個抽象概念套上了刻度,用小時、分鐘、秒來定義時間之後,時間就成為可以運算的單位。...